人物专访︱王野野老师聊自然与生命的奥秘
在传统的中医馆里,你看到的是针具、消毒棉签,还有其他一些器具。
可是,在王老师学生的诊室里,你却能看到,诊室里摆着几支彩笔。
前来就诊的孩子们欢乐的和花儿一样,撩开自己的衣服,让医生在自己的肚皮上涂涂画画。
患者的手心和腹部上“长”出一个葵花般的图案,各色的“花瓣”伸展着,好像要与太阳对话。
在五色疗法创始人王野野看来,它真的在与太阳对话,甚至也许不止是太阳,是整个自然,千百年来颜色交汇的奥义,于他而言,就是情之所钟,心之所系的秘密。
一种颜色,对于孩子来说,是最好的玩具,对于画家来说,是创造力的凝聚。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五行与五色的搭配关系是:东方木,在色为苍;南方火,在色为赤;中央土,在色为黄;西方金,在色为白,北方水,在色黑。
五行有五色,五脏有五行,五色入五脏,五行者金木水火土,对应五色:白、绿、黑、红、黄,分别对应五脏。
早在多年前,中医就有五色望诊的方法,通过人面部一些颜色特征,来判断他们身体内部出现的问题。
比如,在我们身边,脾胃不好的人往往会面色发黄,有肺病的人看起来苍白虚弱,这些都是五脏通过五色的表现。
那么,看出了疾病,应该如何着手调理呢?
常言道,以形补形,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,以色也可以补色。
当我们的身体某方面出现了问题,内部的平衡就会被打破,就像一架歪斜的天枰,失去了稳定性。
这时候,我们只需要找到一块重量合适的砝码,轻轻地放上去——又平了。
对于五色疗法,王老师表示,颜色并不是那个砝码,大自然才是。
颜色只是帮助建立起人与自然沟通的渠道,自然会帮助我们体内修复失衡的生态。
在五色疗法中,五色对应着人体的五脏,也连接着自然的五行,导引五行中相生相克的力量。用最简单的办法,让身体倾听自然的指令,回归本质,回归平衡。
如果说科学是经过不断探索论证的规律,那么哲学就是居于其上的真理。
自然给了我们关于生命最本质的回答。
比如五行,如果把“行”认为是走路,那就绝对错了。《易经》中乾卦的“天行健”这句话,这个“行”是代表运动的意思,就是“动能”,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,就在这个动能,这个“动能”便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作代表。
在五行的相生中,木生火,是因为木性温暖,火隐伏其中,钻木而生火,所以木生火。
火生土,是因为火灼热,所以能够焚烧木,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,灰即土,所以火生土。
土生金,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,依附着山,津润而生,聚土成山,有山必生石,所以土生金。
金生水,因为少阴之气(即金气)温润流泽,金靠水生,销锻金也可变为水,所以金生水。
而在相克之中,金克木,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。
木克土,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,以补己用,树木强壮了,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,自然会被削弱。
土克水,因为土能防水,那句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”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水克火,因为火遇水便熄灭。
而火克金,因为烈火能融化金属。
清朝厉鹗在《东城杂记·备万斋》中写道:“且人也,同得阴阳五行之气以成形也。”
人是阴阳调和,五行平衡的产物,如果这“气”出了问题,就会生病,等到“气”顺了,病也会好起来,这也是哲学。
中医就是这样一门哲学,顺应自然的规律,以“无为”而有为,直取中庸。
以柔和的调整来代替强硬的干涉,保留我们本身的循环,用最绿色最简单的办法治病。